唐石峻财富体验 #70 - 美股META的天花板在哪儿?

 

2025年06月29日 | 唐石峻

唐石峻财富体验 #70 - 美股META的天花板在哪儿?

申明:

我的研究,旨在给投资人提供我个人的分析成果,没有任何投资建议。

所有投资都有风险,在进行任何投资前,请记得做好详细研究。

开场

我持有META已经1178天了。

目前我的总回报为236.13%,1178天,236.13%,年化率为45.59%。

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,看看美股META的天花板究竟在哪?

再来,我会来聊一个曾经困扰过我很久,最近再次被人问到的问题。

做差价合约交易,和期权交易,能让普通人暴富么?为什么很多人乐此不疲。

最后,我们也聊聊亚马逊,看看这家公司在AI大时代能否再创新高?

关于我

欢迎阅读这期唐石峻财富体验,

如果你是第一次阅读我的文章,我的名字叫唐石峻,

我曾在阿里生态系统中做过10年电商,

目前是澳洲一家会计事务的会计。

我于2015年进入金融市场,

虽然中间经历过很多次失败的教训,

但是,也把握住了不少机会。

目前有幸跑赢了标普500大盘。

在我周刊,没有喊单,没有价格预期,也没有买入和卖出信号。

我创作的内容只有一个目的:通过分享我的投资笔记,帮助你通过投资实现自由和快乐。

META

META的天花板究竟在哪?

我持有META已经3年多了。

目前我的META仓位回报率为236.13%,但是,如果除去4分月补仓的股份的话,我的META回报率为351.47%,相当于4.5倍。

我认为很有必要提到这个总回报概念。因为随着我们不断加仓,总回报自然会被后面的仓位稀释。这也是Average Up之后的必然结果。我经常看到其他内容创作者,他们每次说自己的浮盈总是从第一包最早的建仓价位来计算,其实,这没什么意义,仅仅是数字很大,看上去很牛逼而已。

比如,开篇提到了,我目前META的总回报年化率是45.59%,这个成绩已经远远跑赢大盘了,我认为是一个很满意的投资。但是,假如我抛开4月份川普关税崩盘日补仓的股份的话,我的年化回报率已经有59.53%了。比实际总回报率要多13.94%,可是除开可以装逼,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。

稍微扯远了,让我们把思绪迁回来,要回答天花板这个问题。我们还是得从META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来着手。目前的META,是全球社交网络的龙头。它这种全家桶模式的社交软件每天总活跃人数超过了3.35B。其次,META和Google在数字广告,也就是Digital Marketing市场中属于2家寡头垄断的局面,他两现在差不多各占50%的市场份额。

目前META最大的竞争对手们,其实也是屈指可数。其中最火的,就是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。TikTok可以说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席卷了全球。它的广告业务也是增长迅猛。只不过有2点硬伤,第一,TikTok是中国公司,目前美国是否会Ban TikTok各方还在争执。第二,TikTok的受众人群基本上都是Gen Z 或者更小的人群,也就是年轻人和小孩儿,可是,年轻人和小孩的特点是,他们没钱。所以,这两点就决定了,虽然TikTok的流量巨大,但是广告主们还是更加倾向于META和Google,因为这两家公司没有监管上头风,并且用户们有钱。

META最大的竞争对手,应该是Google。虽然这两家公司同处数字广告市场。但是,他两却没有直接竞争。Google擅长的是搜索,META擅长的是社交软件。Google之前也想在社交软件上和META掰掰手腕,但是尝试失败之后,目前Google也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和META全家桶来竞争。

再来就不得不提到苹果。虽然苹果并没有在社交软件上和META竞争,但是苹果通过生态控制,对META的影响极大。

2021年苹果推出的App隐私政策直接导致META营收掉了10个B。而且苹果和META的博弈仍在持续。苹果通过IOS数据的把控,可以说是让META叫苦连天。同时苹果在META的元宇宙AR和VR领域也是和META处在直接竞争的关系。

虽然上面介绍了目前META的竞争对手,但是,就单纯针对META的社交全家桶这个核心业务上来看,目前全世界范围内,也没有对手。META的护城河,可以说是又宽又深。而META的护城河主要来自2个方面,第一是它的规模。专注钻研社交软件20年的META,目前已然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交软件公司。而大规模本身就是公司的护城河。这其实很好理解,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使用Facebook 和 Instagram,现在它们基本上成为了人们的默认社交软件,因为所有你认识的人,所有你使用的品牌,所有你知道的公司,都在这些平台上。而META的护城河之所以坚不可摧,不单单是它具有大的规模。更重要的是网络效应。我认为网络效应是在所有护城河项目中,仅次于进入壁垒的一点。而META,就是网络效应的代名词。另外还有2家公司也是单纯建立在网络效应上的,没错,我想说的就是Visa 和 Mastercard。这些具有强大网络效应的公司,往往都能成为垄断行业的官邸boss。

聊完META的竞争环境和护城河之后,就不得不聊聊关乎META未来增长最大的催化剂,AI。目前META在AI时代的打法是很激进的,并且它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目前META可以说是双管齐下,双线作战。一方面是把AI大规模植入到自身的社交全家桶中。之前扎克伯格提到24年是高度智能,高度个性化AI助手服务超过1个B用户的元年。相比之下,虽然 Open AI 旗下的ChatGPT月活跃用户也有超过100M,但是主要是通过独立的App和网页获取的用户,缺乏像META旗下这种全家桶式的社交分发渠道。

而第二方面就是Llama,它是开源式的语言模型。和Open AI旗下ChatGPT这种闭环模型完全不同。它虽然暂时还没有追上,超越闭环的语言模型。但是,正是因为Llama开源的特质,这也让全世界的AI开发者和研究者,可以在LLama的开源环境中,共同成长。这两年,Llama也成为了业界标准,规模上也是不断壮大。之前异军突起的Deep Seek也是开源语言模型,也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开源对于创新和进步似乎是有必要的。而META之所以可以把Llama做成开源,主要还是因为家底雄厚,有社交全家桶不断注资。这也就是META在AI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它既不用抱微软的大腿,也不用把语言模型弄成闭环来用最廉价的方式变现。所以,META押注的是开源协作,所谓3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,而Open AI押注的则是坚持闭环,通过API和订阅费变现。META相当于是一块一块砖慢慢搭建自己在AI领域的护城河,而OpenAI则是最求短期的盈利。长远来看,可能部分开发者还是会投入开源的怀抱。扎克伯格也是一直在强调,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个性化的AI,而开源,正好迎合了不同行业,不同文化背景对私人订制AI的需求。

-财务健康,现金就可以直接还清借款,还有剩余。

-ROIC表现不错。

-营收刷新新高。

-经营利润刷新新高。

-R&D开支巨大。

-SBC派发巨大。

-CAPEX投入巨大。

-META属于典型的三高科技巨头。

-股息稳定,并且公司回购股份力度还行。差不多是SBC的两倍多。

最新财报之后,META在我的打分体系中可以打到77.50分。这个分数非常高了。它属于一家典型的三高科技巨头。CAPEX,R&D,和SBC都是无限拉满。所以这3项上基本上得不到分的前提下,还能打到77.5分,足见META基本面是非常扎实的。特别是META的盈利能力。

这张图是META 5年来的经营利润走势。我们看到,很明显,META在经历了22年到23年初的效率年之后,现在迎来了又一波盈利能力的暴涨。我相信之前很多投资人都没有意料到META能这么短时间就实现翻身反转。我虽然在那个时候建仓了META,但是我也没有预料到它能有这么好的表现。

目前来看,我自己都不知道META的天花板在哪。当然啦,作为META的股东,我也是很愿意继续陪跑,看看它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。

Seeking Alpha

我使用过很多股票数据分析网站,但是,最终我认为最好用的,还是Seeking Alpha。对我个人来说,这是一个很方便的一站式平台。很难得的机会,Seeking Alpha决定和我的频道合作,给我的观众提供免费试用7天,外加领取30美金的福利。你可以扫二维码,或者点击下方链接获取这个福利。

链接:https://www.sahg6dtr.com/46ZGZZX/R74QP/

期权交易,差价合约交易,能让你暴富么?

期权交易,差价合约交易,能让你暴富么?

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我很久。我曾经也实盘交易过2年的CFD差价合约交易,2年间我在自己50倍杠杆的交易账户中,执行过800多笔CFD交易。同时,我也做期权交易。这两种形式的交易虽然是完全不同的,但是,从本质上来说,都一样,都是在通过短时间内的买入和卖出来获取盈利。问题来了,期权交易和差价合约交易,能让普通人暴富么?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这两种交易形式乐此不疲呢?

最近又有一个朋友在和我聊天的时候,提到了自己在做期权交易,并且给我声情并茂的批讲自己是如何通过Put Spread实现了自己全新的现金流进账方式。而且,还给我讲这个方法风险很低,收益稳定,不需要任何的Collateral,也就是担保金,简直就是Free Money。

这要是给原来的我,我肯定立马就被说动心了。这种好事,听上去简直就像做梦一样美幻。不过呢,我其实知道我这位朋友说的是什么形式的期权,他给我形容的,是一个典型的Bull Put Spread。这里我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吧。相信大部分的观众都了解Put,也知道卖Put,可以让我们以打折的价格买到想持有的股票。但是,对于没那么多钱的人而言,其实上来就买100股,也就是一张期权,似乎太多了。那种几千美元一股的股票就不提了,即便是目前主流的7巨头,他们的股价基本上也在200多到300多的价位。META甚至已经站上过600了。也就是说,你光是卖1张Put,也得2~6万美元。这对于大佬们来说,可能是毛毛雨了。但是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可能这就意味着你直接就满仓All In了,或者说,一只股票直接占了你的投资组合一半多了。这也是为什么我刚开始投资的前几年,我一直没有碰过期权的原因,因为当时我的投资组合,达不到这个规模。我没有一包就买100股的需求。直到现在,其实很多股价贵的股票,我也不会1次就买100股。例如我最近建仓的ASML,1股现在已经800美元了。说实话,我也是最近几年,投资组合达到门槛线之后,才开始用Put买部分股票,用Call卖出部分股票。所以,对于普通人来说,卖Put积累仓位,还要合理的配置仓位,保证风险管理,似乎门槛很高。

那么,普通人就没法参与么?这才引出了我这位朋友和我批讲的这个Bull Put Spread。这个方法,你实际上是用了2条Leg,你在卖Put的同时,又买另一个Put。这样一来你赚的就是这两条Leg的差价。也就是说,你永远都不会有被行权的风险。而且,这个Strategy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你的风险上限也是在下单的时候就定好了。并且,即便这个股票没涨,开始跌了,你也可以随时跑路,不一定非要等期权到期,承受最大的损失。讲到这,这个策略仍然听上去很Nice。我的朋友也是只讲到了这。用Alex Hormozi说法就是,你只被告知了这个机会是多么的美好,而其中的困难和机会成本,你并没有被告知。首先,这个Strategy操作起来其实很复杂。比如,首先你得确保你选对了合适的Underlying,也就是得选对股票代码啦,这里也包括ETF。其次,你得分析这个代码目前的很多属性,有点类似玩游戏的时候,你得研究角色的属性一样,你要看 Strike 有多少张期权open呀,比如太少了,可能Commission就不划算了。再比如,你得考虑你Short Put的Delta,假如Delta太高,虽然权利金高,但是风险大,Delta太低,权利金可能又太低了。你还得考虑Width,你的Long Put 和 Short Put之前得隔多少呀?你还得考虑 Credit to Width的ratio,这里你就会发现自己来回比较两张回报曲线,有点类似玩大家来找茬。最后你还得考虑你准备冒险多少百分比呀。等你忙完这通骚操作,你才分析完一个代码的属性。换一个代码,你又得重头来过。除此之外,在操作的时候,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考虑,比如你准备卖多少天的期权呀,这个代码的IV好么,如果太低也不行。等你进入交易之后,后续你还得持续关注,比如要不要止盈呀,要不要止损呀,等等等等。等你完美执行了这笔交易,你可能已经花了无数个小时了。你这么废寝忘食的努力交易,一年下来,你能赚多少钱呢?可能一年下来,你靠着完美的骚操作,多赚了1万美元?要知道,你之所以会用这种Spread的打法,本身就是因为你缺钱。在我看来,如果你本金不足,达不到正常卖Puts建仓加仓的门槛,你也没有100股来卖Call,类似这种穷人期权玩法,恕我直言,纯属浪费时间。你还不如花心思在工作上,做出成绩,直接让老板给你加薪2万不就行了么。或者,你专注做点别的副业,增加自己的现金收入,让自己能有更多的现金流,可能会更靠谱。

我的这位朋友现在兴趣正是最浓厚的时期,我也不好意思一直给他泼冷水。我只是给他分享了我之前做差价合约交易的经验。我做了2年,第一年我亏了20%,第二年,我赚了50%。虽然看上去50%似乎是很棒的成绩了,但是,只有我自己知道,当时我那点本金,赚的可能也就是个买菜的钱。但是,God Knows,我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,研究交易策略,反复推演,反复实操验证自己的策略。各种复盘,各种回测,各种journaling,以及我究竟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。到头来时间花了,钱却没有赚到。

我之前其实做过一期关于普通人如何暴富的内容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古之前那只视频。你放眼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超级富豪们,几乎没有任何人,是你可以复制的。你不会成为Elon,你造不出火箭,你也不可能把人类带到火星。你也不会成为扎克伯格,甚至连老黄干的事情,你也是不可能复制的。唯一适合普通人走的路,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这条路。随着我自己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顺。

这里我想到了很多年前Jeff Bazos问巴菲特的一个问题:

既然价值投资这么好,为什么价值投资人这么少呢?

老巴回答道:

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

AMZN

在大AI时代,亚马逊还能再创新高么?

我持有亚马逊也有1107天了。我目前的回报是26.08%。1107天,26.08%,我的复合年化回报率CAGR是7.94%。这个年化率和标普500相比似乎完全不够看。但是,这同样也是我的总回报。我同样也Average Up了我亚马逊的仓位。所以这也解释了总回报缩水的原因。

亚马逊的发家史,我之前已经专门讲过,它从1994年开始,从一个卖书的书贩子的开始起步,现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很多行业的龙头。它现在业务已经只能用夸张来形容。它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商,最世界最大的书贩子,全世界最大的云计算提供商,全世界第三大的电子广告公司,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媒体公司,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,它甚至还是全世界游戏界的巨头之一。它涉足的行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,它现在又开始搞音乐,线下实体店,家电,数据中心GPU,以及和Space X直接竞争的 Project Kuiper 业务。

分析亚马逊的竞争环境,可以说是令我不断被惊艳到的地方。很少有公司能够像亚马逊这样,能在众多业务中都做到不是第一就是第二。我曾经提到过,我认为亚马逊不能用一般衡量公司的标准来看待。它是独一档的存在,没有任何其他公司能够和它来比较。在电商领域亚马逊竞争对手很多,比如阿里,拼多多,沃尔玛,Shopify,Ebay,甚至于来自南美的MELI,来自东南亚的虾皮网等等。但是,就目前来看,似乎没有人可以撼动亚马逊的地位。云计算领域,亚马逊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,断崖式领先第二名微软和第三名Google。而且,目前云计算增长越来越来快了。在数字广告领域可能很多人只听说过Google和META,但是,其实亚马逊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广告巨头。之所以它之前这么低调,其实主要是因为它的广告属于亚马逊站内的广告,而且之前一直隐藏在财报的其他业务类别里面。不过随着亚马逊旗下Prime流媒体业务和Twitch直播业务增长越来越快,亚马逊的广告业务也是越来越多元化。亚马逊也是迫不得已,把广告业务终于单独摘出来了。再来就是Amazon Prime流媒体业务。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虽然Netfix 已经赢麻了,但是,这个市场老二不是迪士尼,也不是华纳,而是亚马逊。最近Prime也是独家播出了Mr Beast的土豪游戏 Beast Games。它也是在暗自和Netflix较劲。

要谈亚马逊的护城河,其实挺难的。它的护城河,可以说是由多重护城河交织而成的多层次护城河。电商领域有规模和网络效应,而Prime又把亚马逊旗下很多业务一体化的串联起来。而亚马逊真正牛的地方,我认为,其实是它的企业文化。我从来不会把企业文化作为护城河的一个项目来考量。但是亚马逊是一个特例。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我提到,亚马逊是独一档的存在。因为亚马逊的企业文化是油门踩死,不断自我革新,不断尝试新的业务,保持企业活力。AWS云计算和广告业务的崛起进一步验证了亚马逊企业文化的强大。最新的Project Kuiper又是亚马逊在全新领域的布局。我其实很庆幸Project Kuiper是在亚马逊旗下的。我相信你如果问任何一个特斯拉的股东,他们一定很希望Space X是在特斯拉里面的。只可惜不是。但是,Project Kuiper是在亚马逊旗下的。

-财务健康,杠杆率不算高

-ROIC一般

-营收刷新新高

-经营利润刷新新高,利润率为11.02%

-R&D开支巨大

-CAPEX投入超级巨大

-SBC派发巨大

-公司既不发股息也不回购股份

最新财报之后,亚马逊在我的打分体系中,可以打到59.75分。这个分数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低。我承认,从我的打分体系中来看亚马逊,它的基本面可以说是稀烂。公司自由现金流没有增长,既不发股息,也不回购股份,而且CAPEX,R&D和SBC都是拉满,这也造成了流通股上也是在稀释股东权益。这要是搁别的公司,我早就Pass,跳过了。可是,我认为亚马逊是为数不多的在我的打分体系下,被低估的公司。这就是因为前面我提到的企业文化。它可以说是数十年特立独行,可以说是既不给华尔街面子,也不给股东面子,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,就是不断创新,不断折腾,不断播种,说不定哪颗种子就长成了参天大树。广告业务,AWS,以及Project Kuiper都是亚马逊企业文化的结果。

目前我仍然看好亚马逊的未来。

总结

好了,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

我在 X(推特)发布的个股分析报告其实只是完整报告的一部分,如果你想查阅完整个股报告,我的观察单,以及第一时间跟踪我的实时交易和仓位信息,别忘了订阅网站会员,链接在右边信息栏

如果你对我的价值投资理念感兴趣,别忘记购买我总结的完整投资体系,链接同样在右边信息栏

祝你们投资顺利

我们下次见

我是唐石峻,一个投资人,和创作者,我在社交平台上教你如何搞钱,投资,以及如何做社交平台推广

我分享的内容是我多年总结的经验,你将会获取知识最真实的形态

你准备好了之后,接下来,看看我能怎么帮到你

深度研究股市投资机会,分享我的研究成果,展示我的实操,和实际仓位,实时观察单,实时财报数据和我的观点

从新手到高手,搭建投资体系,学习价值投资策略,把握投资计划,实现非凡的回报

Previous
Previous

唐石峻财富体验 #71 - 我找到了一家新的复利机器

Next
Next

唐石峻财富体验 #69 - 美股NVDA(英伟达)转型复利机器了?